《社論》自行車道宜有路網規劃

 

一○三年元旦起,在台北騎YouBike的民眾,如果在學校上、放學時段或人多之處未下車牽行、在人行道不慢速行駛或是按鈴催促行人等,將予記點,嚴重時取消會員資格。騎自行車正在形成風潮,主管單位不思如何去規劃運甪道路資源,卻像是利用行政權耍弄民眾;台北市近日才宣布獲選為「二○一六全球自行車城市大會」主辦城市,可是這個城市連自行車路網也沒有,行政單位處理自行車相關事務毫無章法,真教人搖頭。

自行車之所以能夠上行人道,是因台北市政府為了創造自行車道里數增加的假象,頒行「人車共行」政策,而被請上行人道的自行車,有些騎士卻在行人道上橫行,甚至可能傷了行人,遭到詬病;於是主管單位祭出懲罰手段,但是只能罰到租借騎乘YouBike的民眾,騎自用車騎士根本罰不到;因為「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還在立法院修法,「禮讓行人條款」未成為法律前,北市交通局表示,「校園周邊下車牽行」的規定,僅為宣導性質,無法強制要求或開罰。所以真正可能被罰的,只有YouBike騎士。

台北市想仿世界一流都會,如巴黎、紐約推展都市自行車租賃活動,除了可以節能減碳,也可帶給都會區有活力的形象,但主管單位對於推展自行車概念卻極短視,並無整體規劃。敦化南北路自行車道的失敗,就是很好的例子。此後推出的YouBike,有很長一段時間只是聊備一格,在東區擺了樣子,乏人問津;直到在全市增設立租借站後,才漸為民眾接受,可是市府租車站擴點動作緩慢,車輛數目少,租借點更是嚴重不足,除了鄰近租借站附近的居民外,借車取車對大部分市民而言無便利性可言;可是市府又怕失去了已經開始騎車民眾,於是闢出市區行人道為「人車共用」,來巴結自行車騎士。

都會區設置自行車租賃活動的精神,在於誘導民眾以自行車來取代自用機動車輛,但是推廣都會騎自行車,並不鼓勵每人都去買輛自行車,以雙北市數百萬通勤人士而言,如果人人都騎自己的自行車,那麼造成的交通問題會比現有的機車還嚴重,老一?的人都能回憶在民國四、五十年代,台北市區自行車塞車的盛況,推廣自行車沒有必要再回到那個年代。因此公共自行車的原則,就是要有足夠的租借站及自行車數量,存取公共自行車的方便性,必須超過民眾擺台車在自己家,公共自行車政策才算是成功。

如今台北市的自行車騎士,被主管單位請上行人道,可是在行人道上騎車,可能受罰的卻是騎YouBike公共自行車的人,反而是騎自用車者沒事,被罰的YouBike騎士將被剝奪借車的權利,如果此人真愛騎車,那麼就會自己去買一台,如此一來,騎公共自行車因限制多,必會受到壓抑,而自用車因「自由自在」,就會自然成長,完全違反了推展公共自行車原意,

這不是「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的兩難問題,如果主管單位真的有意要推廣都會自行車,就不該有權宜性的「人車共用」車道政策,而應腳踏實地的去建設足夠里數的自行車專用道;如果敦化南北路自行車專用道至今仍存在,再搭配信義、忠孝、南京等捷運完工後,寬廣路面道路上闢出的自行車專用幹道,再加上環狀自行車道,市區自行車幹道網路或許已快成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