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單全收 恐成反撲政府逆火

 

中國時報【呂雪彗╱特稿】

華航不論空服員或地勤罷工行動,都由資方「照單全收」式處理模式畫下句點。「有吵有糖吃」,在景氣不好、企業苦撐之際,罷工抗爭風潮,蓄勢待發。

過去談罷工,政府總勸勞資雙方「相忍為國」,但華航空服員罷工結果,不僅薪酬增加,還獲府院首長支持,形同為罷工找到合理化理由,各行各業工會無不為之心動,尤其中油台電等公營事業工會,一旦串連罷工,對民眾生活影響更大,做為資方的政府有何因應之道?

華航空服員工會利用政黨輪替、人事更迭的空窗期,在總統出國當天奇襲式罷工,令華航措手不及而成就罷工果實。再看華航對策,為求事件快速落幕,對勞工訴求照單全收,談判過程看不見智慧與巧力,其間,華航要求地方勞工局仲裁,地方政府卻未積極介入,恐還具政治算計。而交通部及勞動部一開始未積極介入,也是導致華航資方節節敗退的原因。

罷工結果導致每年將讓華航多支出20億元,官股居多數的華航,損失等同全民及投資股東買單。華航新經營團隊看似將怒火撲滅,但卻可能衍生更多後遺症。

台電工會為電業法如何拆解台電人心惶惶,醞釀抗爭;中油工會正討論煉油廠交通車時間應否比照華航列入工時;中華電信、中華郵政、中鋼等,誰是下一張骨牌,等著上演抗爭秀。蔡總統一句「如果不是忍無可忍,不會走向罷工」,極可能成為燒向政府自己的逆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