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新村原為省政府規劃的花園城市行政區,在省府時期,約有1萬1千人,是工作、生活融合的新市鎮絕佳典範!在廢省及歷經921大地震後,人口流失近一半,科技部今年起推動「中興新村‧下一代新村」計畫,包括青創工作室、藝術村、智慧科技住宅、智慧交通等,都可在此作為未來優質生活實驗場域,希望帶來「下一代新村」的新風貌!
科技部所推動的「中興新村‧下一代新村」計畫,負責管理的中科管理局指出,計畫第一年費用1.9億元,將推動包含「食、衣、行、育、醫、藝」等面向的未來生活計畫,像是「食」將由農委會推動「農業市場及明日餐桌」,「衣」則由經濟部試驗「智慧穿戴裝置」,「行」則是由交通部推動「車聯網」,「育」則由經濟部推VR/AR娛樂體驗,「醫」則是衛福部推「雲端健康照護」,「藝」則由文化部推「科技藝術駐村」,由各個面向進行”未來生活、青年創業”的實驗場域。科技部次長林一平表示,智慧社區要能成功,就是要讓居住的人能夠接受,若在此試驗的新技術,是大眾的接受反應作為是否退場或繼續的判斷。
中興新村目前約有4600位居民與高科技研發人員在此工作、居住與生活,可體驗這些新技術產品,並給予回饋。
「中興新村高等研究園區」計畫源自於政府的「愛台12建設」宣示將中興新村發展為文化創意、高等研究園區,98年行政院正式交由當時的國科會、現在的科技部負責高等研究園區的推動,以文化創意、高科技研發為主,這園區和其他工業園區不同的是,除了文化創意外,園區內研發新技術,但區內不製造量產,達到環境永續的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