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姚正玉/台南報導
市府今年四月起執行違停零容忍大執法,不過,邱莉莉十二日質詢指出,今年一至九月舉發的違停件數有十四萬七千多件,是去年月平均的四點二倍,但月平均交通事故傷亡人數二千四百七十七人,竟比去年的二千二百人還多,顯見市府根本無法藉違停取締來改善交通安全,她認為,要降低台南市交通事故死傷人數必須面對機車事故的問題。
邱莉莉指出,交通大執法開始後,違停罰單大幅增加,單月舉發件數都超過萬件、甚至兩萬件,但對照交通事故傷亡人數和去年、前年相比,不但沒有改善卻還增加,而且去年行政院道安視導考評,台南市總成績是六都第五,在交通執法、交通宣導、經費結報三個項目都排最後,肇事防制項目也只拿到第四,可見台南市交通還有極多需要改進之處。
她分析認為,靠取締違停無法有效降低台南市交通事故死傷人數,主因之一就是南市是以機車事故為最大宗,以今年一至九月來說,交通事故死亡一百一十八人,機車事故就有七十五人;受傷的二萬二千多人中,來自機車事故也有一萬七千多人,要降低台南市交通事故死傷人數,必須面對機車事故的問題。
邱莉莉指出,目前警察局和交通局的聯繫平台有待加強,尤其警察局僅針對交通事故死亡車禍(即A1型)進行易肇事地點統計,並未進行系統化整理並把資訊給交通局做為交通工程改善參考;而交通局也沒針對易肇事路段交通工程改善施作後,列入後續追蹤觀察,這都讓市府透過交通標線、標誌來降低交通事故的作為大打折扣,成效也難以衡量。
邱莉莉強調,在台南市六月份的道安會報上,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五區養護工程科提議由員警加註肇事地點GPS座標,以供未來統計易肇事地點及辦理改善作為,但這項建議仍未執行,她要求警察局和交通局儘速提供有價值的資訊做為交通工程改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