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颱風來襲,北北基原先決定半天颱風假,民衆駡翻,兩小時內急轉彎,改為全天放假。適逢中秋三天假期最後一天,許多民衆欲趕回北部上班,台鐡丶高鐡停駛,搶票丶塞車,有些媒體稱之雙鐵爆逃難潮。拼命趕路,好不容易返北,結果停班停課,不少人氣結,自嘲白逃了一場。
台灣地處颱風頻繁地帶,類似颱風應變措施,包括政府丶交通部門等,早有一套標準作業程序(S0P),發生日前的現象,值得檢討改進。此次適逢三天假期最後一天,本來人潮湧現,早就可以預估,颱風來襲消息也兩天前已經確定。交通主管部門丶台鐡丶高鐵丶地方政府等,可以事前溝通交換意見。交通部門估計何時可能停駛,地方政府預估是否放假,四種可能性的利弊得失,最遲何時公布。
颱風假由地方政府首長決定,參考標準包括平均陣風丶最大陣風丶平均雨量等。這些標準均不難取得,氣象預報單位每小時提供。地方首長何時宣布放假?也是一種政治智慧的考驗,因為風勢雨量無法完全正確預估。考慮人民的便利,通常傾向提早宣布,以不拖延晚上睡覺之前為宜。對於多數民衆而言,颱風假求之不得,如果隔日風雨交加,卻未放假,地方首長必成為指責矛頭,也可能影響民衆安危。作者在台北市副市長任內,曾在颱風來襲時,恰好代理市長職務。決定是否颱風假,並不困難,請人事單位隨時提供氣象資料,該決定立即果斷下決策。
颱風假決定有時面臨左右為難,主要問題在於處在放假與否的參考標準邊緣,如果逕行決定放假,可能出現隔日風和日麗,引來訕笑。工商界對於颱風假頗多微詞,不能討好民眾,刻意放假。不少國家也沒有所謂颱風假,天然災害等如何作業,自有一套標準,不必凡事統一規定,仰賴政府。此次北北基政府特別考慮三天假期民衆交通因素,調整颱風假,等於又為颱風假開了另外一扇門。
從目前的颱風假標準,北北基政府原先只放假半天的決定,不言而喻。北北基生活共同圈,三位一體共同決定是否放假,也符合區域治理原則。至於哪個地方首長決定放假半天,沒有追究必要,因為其他兩位首長沒有異議,而且此種決定完全符合現行規定。此次特殊交通因素考慮,政策急轉彎,下不為例?或樹立新的規範?才是探討的重點。
台鐡是公營事業,高鐵在財務改革之後,也成為形式民營實際公有。包括颱風等特殊狀況,如何因應,交通部及兩個交通部門均有檢討改進之處。類似航空公司處理特殊狀況,如何安撫乘客、採取替代措施等,台鐡及高鐵在人力不足之下,更有必要訓練員工應對能力。督導的交通部除了國道業務,也宜花更多心思於雙鐡,扮演雙鐵與地方政府橋樑角色。
台灣人民有權要求各級政府丶交通部門等做得更符合人民需求。但是類似連續假期丶颱風等特殊狀況,人民也有必要自己衡量,預估可能發展,自己如何因應調整。如同颱風對於台灣人民而言,已經是生活一部分,是種歷練考驗,孕育更佳生活能力。凡事以自我掌握為原則,不必太依賴他者,更不要怨天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