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江宜樺上周點名內政、外交、交通、經濟等四部會,決策必須迅速,並且要確實回應輿情。為此,媒體還以特稿加以分析,標題十分醒目:「江揆立威,閣員日子不好過了。」
其實,過去閣員的日子一向都不好過,幾年來的政府施政都被媒體和輿論追著打,何曾過一天好日子。前不久文化部長龍應台的「部會輪流失火」說,不正反映「官不瞭生」的現象。但何以致此呢?還不是政府施政的前瞻能力,執行力遠遠不符民意的需求。
就以齊柏林拍攝《看見台灣》紀錄片而言,南投清境農場立即成為全國矚目的對象,國土保育再次成為焦點話題。這個問題存在幾十年了,學者和地方政府各有各的立場,但站在災害防治的角度,若不發生問題則已,一遇災難降臨,主管機關的內政部等單位勢必難辭其咎。江院長曾擔任過內政部長,李鴻源是現任內政部長,這兩位國民黨籍正在躍起的政治明星,誰也冒不起這麼大的風險。
從危機管理面切入,江宜樺和李鴻源對清境農場的風險評估和利害層面,應當知之甚詳,但江宜樺不曾加以處理,李鴻源迄今亦未主動處理,由此略知,其中問題盤根錯結,非盡人力所能奏功。但「清境問題」再起,並非來自哪位領導人或高官基於職責,而是原本任職於交通部下屬高工局的「小職員」齊柏林,因長期追蹤拍攝國土變遷所致。齊柏林既然將問題攤在眾人面前,政府主管機關理應迅速加以回應,否則又要落得「麻木不仁」的罵聲了。
李鴻源部長畢竟是現任閣員中最具國土安全概念的官員,他以「安不安全」、「合不合法」兩項指標來做考量,應在兩周內公布清單及配套。這的確是牽涉到許多人的生計及地方觀光發展的問題,不能不慎,不能操之過急。但在政策擬訂之前,主管機關若不能時時刻刻回應各界質疑,恐怕又會造成危機處理的資訊空窗期,又衍生出一些棘手或枝節問題,誠兩面危難矣!
再者,處理陳年老案最需相關部會整合,不可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就可矇混過關。江院長一句國土保育「無所謂政治問題」,可以直接處理,不需報院決定,顯然將問題看「小」了。「政府」應可做如此解釋:「許多官員一起傷腦筋的地方」,當問題發掘了,領導人就得心平氣和地和相關官員並肩作戰,冷靜地一起動腦、動手、動腳,來為民眾解決問題。即使是經年累月的違法業者,也必須嘗試為他們找一條活路,絕不是懲罰性地予以棄之不顧。
政府施政千頭萬緒,政府除弊亦是千頭萬緒,有能耐應付「千頭萬緒」的政府才可能興利除弊。否則這任做完下台,又遺留給下一任「千頭萬緒」的問題,沒完沒了。明白地說,對於國土保育問題,曾經擔任過內政部長的江院長,此時應和李鴻源等部會首長站在一起,幾顆腦袋集合一起為「千頭萬緒」問題動腦筋,然後端出整合性的全盤政策,拍板決行,徹底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