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車大喊:小心碰撞!美國最快在2015前將V2V列為新車標配
撰文│翁崇翔
點閱數:25,950 次
2014/02/05
facebook
plurk
隸屬於美國交通運輸部(DOT) 下的高速公路安全局(NHTSA),在近日宣佈一項攸關行車安全的重大政策,其最快於2015年之前,將V2V (Vehicle To Vehicle) 系統,逐步列為美國小型車輛的標準配備。這是在安全帶、安全氣囊、甚至是兒童安全座椅成為行車安全標準配備後,另一項在汽車安全科技上的重大里程碑。

NHTSA在近日宣佈一項攸關行車安全的重大政策,其最快於2015年之前,將V2V (Vehicle To Vehicle) 系統,逐步列為美國小型車輛的標準配備。
隨著時間的推移,汽車產業的發展亦隨著時光的轉變,而幻化出不同的面貌。現今的汽車科技,除了在車輛的性能、駕馭感受上多所著墨外,另一個著眼點即是在車輛的安全系統上,畢竟駕駛者在享受操駕激情、體驗殺彎快感後,終究還是盼望能夠安全返抵家門。
科技高速發展,加快行車安全系統研發腳步
翻開汽車歷史,現今車輛中的安全配備並非一夕之間完備,而是隨著科技的發展才逐步完善車輛安全的各項缺口。諸如傳統的安全帶、安全氣囊,進化到如今的車身動態穩定系統、車側盲點系統、自動煞停系統等等,皆是靠著科技的演進才孕育而生。V2V即是靠著當代電腦科技的進步,而催生的一套行車安全輔助系統。美國運輸部部長Anthony Foxx亦表示:V2V系統是繼安全帶與安全氣囊以來,另一項在汽車安全領域中的劃時代發明。
廣 告

而探究V2V系統,其運作原理是,讓車輛彼此間能夠「溝通」,透過每部車輛中的行車電腦,以每秒10次的掃瞄速率,將車輛的速度、方位傳遞給鄰近車輛,讓系統根據數據加以分析,進而減少車輛碰撞事故,例如後方車輛追撞、變換車道時的擦撞,以及十字路口中的碰撞之發生率。且相較於其他主動介入車輛操作的安全系統,V2V並不會奪去駕駛者對於車輛的主導權,其僅在事故可能發生之時,以畫面以及聲響警示駕駛者,至於車輛的轉向、甚至煞車的操控,仍需駕駛者自身的操作。
探究V2V系統,其運作原理是讓車輛彼此間能夠「溝通」,透過每部車輛中的行車電腦,以每秒10次的掃瞄速率,將車輛的速度、方位傳遞給鄰近車輛,讓系統根據數據加以分析,進而減少車輛碰撞事故。
相比於GPS系統具有侵犯隱私的疑慮,V2V系統早已預想到這個層面,並能夠有效的消弭反對者的不安。系統內建的資訊交換系統,並非隨時隨地、亦非將全部的車輛資訊皆與其他車輛分享,研發人員特別針對V2V,開發出多層隱私保護技術,讓車輛僅在有高度可能發生事故時,將車輛的時速、方位傳遞出去,且不會將車籍資料或車號洩漏,以確保駕駛者本身的隱私權。
當車道前方有車輛急煞時,系統便會將資訊立刻傳導至後方車輛;而值得一提的,傳遞的資訊僅限於交通訊息,並不包含車主個人隱私資訊,對於隱私權的維護可說是設想周到。
據NHTSA表示,目前V2V系統已進入最後階段,NHTSA亦將會在近期內公佈一份研究報告,內容則是其自2012年8月開始,在美國密西根州內將近3,000輛不同車型上,安裝V2V後的實際路測結果;這份報告亦包含各家車廠與各種不同V2V機型的相容狀況、隱私維護程度、對行車安全的幫助效益,乃至於駕駛者每日需花費多少錢來維護V2V系統。而根據受測者表示,其在長達一年半的測試後,對於V2V系統的接受度非常高,甚至希望自己的車子以後皆能安裝此套系統。
V2V非DOT獨家產物,各家車廠亦有自身技術結晶
值得一提的是,V2V技術並非由DOT獨占,汽車大廠Mercedes-Benz亦開發出一套名為Car-to-X系統。這套系統與V2V類似,同樣讓車輛能夠與其他車輛、或其他交通設施互換資訊,幫助駕駛提前做出決定,預防塞車、車輛碰撞等原本無法預料到的情形。而Car-to-X代表的是,車對某物件的聯結,例如Car to Infrastructure (車對交通設施) 、Car to Home等,不僅僅侷限於車輛對車輛。而除了Mercedes-Benz外,BMW、Volkswagen亦相同擁有自家Car-to-X技術。
汽車大廠Mercedes-Benz亦開發出一套名為Car-to-X的安全系統,類似於V2V,其同樣讓車輛能夠與其他車輛互換資訊,幫助駕駛提前做出決定,預防車輛碰撞,且Car-to-X不僅僅侷限於車和車之間的溝通。
未來就近在眼前,V2V系統的完成,無疑是在汽車安全上再一次的革命成功,相較於自動駕駛技術,擔任輔助角色的行車預警系統,應該更容易受到駕駛者的青睞,畢竟人類始終還是喜愛自己親手掌舵的樂趣吧。而DOT亦表示,最快於一年後,美國的小型車輛在出廠時,皆須標配V2V系統,而這也代表了在V2V機型研發以及V2V應用程式開發上,將會掀起各家車廠之間的大戰;汽車科技研發市場將風起雲湧,就讓我們靜觀其變吧。
點閱數:25,950 次
2014/02/05
plurk
隸屬於美國交通運輸部(DOT) 下的高速公路安全局(NHTSA),在近日宣佈一項攸關行車安全的重大政策,其最快於2015年之前,將V2V (Vehicle To Vehicle) 系統,逐步列為美國小型車輛的標準配備。這是在安全帶、安全氣囊、甚至是兒童安全座椅成為行車安全標準配備後,另一項在汽車安全科技上的重大里程碑。

NHTSA在近日宣佈一項攸關行車安全的重大政策,其最快於2015年之前,將V2V (Vehicle To Vehicle) 系統,逐步列為美國小型車輛的標準配備。
隨著時間的推移,汽車產業的發展亦隨著時光的轉變,而幻化出不同的面貌。現今的汽車科技,除了在車輛的性能、駕馭感受上多所著墨外,另一個著眼點即是在車輛的安全系統上,畢竟駕駛者在享受操駕激情、體驗殺彎快感後,終究還是盼望能夠安全返抵家門。
科技高速發展,加快行車安全系統研發腳步
翻開汽車歷史,現今車輛中的安全配備並非一夕之間完備,而是隨著科技的發展才逐步完善車輛安全的各項缺口。諸如傳統的安全帶、安全氣囊,進化到如今的車身動態穩定系統、車側盲點系統、自動煞停系統等等,皆是靠著科技的演進才孕育而生。V2V即是靠著當代電腦科技的進步,而催生的一套行車安全輔助系統。美國運輸部部長Anthony Foxx亦表示:V2V系統是繼安全帶與安全氣囊以來,另一項在汽車安全領域中的劃時代發明。
廣 告

而探究V2V系統,其運作原理是,讓車輛彼此間能夠「溝通」,透過每部車輛中的行車電腦,以每秒10次的掃瞄速率,將車輛的速度、方位傳遞給鄰近車輛,讓系統根據數據加以分析,進而減少車輛碰撞事故,例如後方車輛追撞、變換車道時的擦撞,以及十字路口中的碰撞之發生率。且相較於其他主動介入車輛操作的安全系統,V2V並不會奪去駕駛者對於車輛的主導權,其僅在事故可能發生之時,以畫面以及聲響警示駕駛者,至於車輛的轉向、甚至煞車的操控,仍需駕駛者自身的操作。
探究V2V系統,其運作原理是讓車輛彼此間能夠「溝通」,透過每部車輛中的行車電腦,以每秒10次的掃瞄速率,將車輛的速度、方位傳遞給鄰近車輛,讓系統根據數據加以分析,進而減少車輛碰撞事故。
相比於GPS系統具有侵犯隱私的疑慮,V2V系統早已預想到這個層面,並能夠有效的消弭反對者的不安。系統內建的資訊交換系統,並非隨時隨地、亦非將全部的車輛資訊皆與其他車輛分享,研發人員特別針對V2V,開發出多層隱私保護技術,讓車輛僅在有高度可能發生事故時,將車輛的時速、方位傳遞出去,且不會將車籍資料或車號洩漏,以確保駕駛者本身的隱私權。
當車道前方有車輛急煞時,系統便會將資訊立刻傳導至後方車輛;而值得一提的,傳遞的資訊僅限於交通訊息,並不包含車主個人隱私資訊,對於隱私權的維護可說是設想周到。
據NHTSA表示,目前V2V系統已進入最後階段,NHTSA亦將會在近期內公佈一份研究報告,內容則是其自2012年8月開始,在美國密西根州內將近3,000輛不同車型上,安裝V2V後的實際路測結果;這份報告亦包含各家車廠與各種不同V2V機型的相容狀況、隱私維護程度、對行車安全的幫助效益,乃至於駕駛者每日需花費多少錢來維護V2V系統。而根據受測者表示,其在長達一年半的測試後,對於V2V系統的接受度非常高,甚至希望自己的車子以後皆能安裝此套系統。
V2V非DOT獨家產物,各家車廠亦有自身技術結晶
值得一提的是,V2V技術並非由DOT獨占,汽車大廠Mercedes-Benz亦開發出一套名為Car-to-X系統。這套系統與V2V類似,同樣讓車輛能夠與其他車輛、或其他交通設施互換資訊,幫助駕駛提前做出決定,預防塞車、車輛碰撞等原本無法預料到的情形。而Car-to-X代表的是,車對某物件的聯結,例如Car to Infrastructure (車對交通設施) 、Car to Home等,不僅僅侷限於車輛對車輛。而除了Mercedes-Benz外,BMW、Volkswagen亦相同擁有自家Car-to-X技術。
汽車大廠Mercedes-Benz亦開發出一套名為Car-to-X的安全系統,類似於V2V,其同樣讓車輛能夠與其他車輛互換資訊,幫助駕駛提前做出決定,預防車輛碰撞,且Car-to-X不僅僅侷限於車和車之間的溝通。
未來就近在眼前,V2V系統的完成,無疑是在汽車安全上再一次的革命成功,相較於自動駕駛技術,擔任輔助角色的行車預警系統,應該更容易受到駕駛者的青睞,畢竟人類始終還是喜愛自己親手掌舵的樂趣吧。而DOT亦表示,最快於一年後,美國的小型車輛在出廠時,皆須標配V2V系統,而這也代表了在V2V機型研發以及V2V應用程式開發上,將會掀起各家車廠之間的大戰;汽車科技研發市場將風起雲湧,就讓我們靜觀其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