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鐵路,究竟要高架化還是地下化,話題從選前延燒至今,由於市長鄭文燦堅持地下化,面臨高架工程規劃可能作廢,台鐵局日前發公文向桃園市提醒,可能衍生額外費用23.6億元,不排除求償,原本傳出鄭文燦堅持不付錢,但今天(23日)他沒把話說死,只說會再協調。
工人在工地,忙著施工,從新北市鶯歌車站,到桃園中壢車站,台鐵原本規劃15.95公里鐵軌,全面架高,2009年開工,原本期待2017年完工,但桃園市長鄭文燦上任後,不接受高架,要求地下化,現在完工恐怕會拖到2021年。
桃園市長鄭文燦:「在2014年底就已經確定,106年無法通車,110年也有一點困難,那預算300億也不夠,這顯然鐵路高架化延宕,這責任不在新市府,責任是在過去的台鐵局跟鐵改局,他們在過去幾年就已經落後了。」
鄭文燦堅持,延宕跟地下化無關,一旦從高架改地下,涉及臨時軌工程設施,原高架設計報廢,土地徵收等問題,交通部初步估計,包括臨時軌土地租金每年1828萬元,專案管理顧問,和細部設計顧問,每月約300萬元,加上高架化已投入的工程費用,衍生額外費用上看23.6億,這筆錢台鐵局發公文,要向桃園市政府討,一度傳出市長鄭文燦堅持不付錢。
桃園市長鄭文燦:「桃園到底要負擔多少,是按照鐵路立體化的要點來執行,那我覺得交通部如果要接受地下化,那麼就趕快來協商,包括工期包括路線,包括工程經費的分攤,那我們就實際的這些制度化規定來進行。」
鄭文燦沒把話說死,只說會再協調、還強調,現在鋪設的臨時軌和臨時車站,無論高架或地下化都能能用,因此鐵路工程不會停頓,也會爭取縮短工期。(民視新聞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