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為了管制機車污染排放,推動機車定期檢驗,可是去年一年下來,居然約有近五百萬輛機車未接受排氣定檢,可見機車排放污染管制出現漏洞。
立委江惠貞在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質詢表示,依據環保署所提供的數據,細懸浮微粒(PM二‧五)主要來源,約百分之二十七來自於中國大陸的霧霾、百分之二十五來自於工廠的排放物,但是還有百分之三十六最重要是在汽機車移動污染源這一塊。
她說,在大台北地區,每天上下班,大家就可以看到機車引道塞滿了機車,一天流動的有可能是幾十萬的機車。依據交通部統計,機車體積雖小,但國內機車密度不但是全世界第一,每平方公里有四百一十九台機車,平均每一百人有六十七台機車,且機車體積雖然比汽車小,但是機車的污染源卻高於汽車,一台五十CC機車排放的一氧化碳量,是二○○○CC汽車的二點七倍,而機車碳氫化合物的排放量,更是汽車的六點七倍。
環保署空保處長陳咸亨表示,目前全國機車平均到檢率約百分之六十三,以全國一千四百萬輛機車而言,約有五百多萬輛機車沒有接受定檢。
江惠貞接話說,若以每輛機車的不當排放來看,所造成的空污就不得了。她提及,一般騎機車的民眾對於個人安全的防護,基本上只是仰賴一個口罩,特別是最近空氣污染這麼嚴重,這樣的防護作為根本不夠。也因此,她希望環保署能夠拿出比較具體手段,讓騎機車民眾到檢率可以主動提高,同時也要設法讓該淘汰的機車可以迅速淘汰。
陳咸亨表示,環保署與交通部公路總局一直有在合作,目前未到檢的機車估計約有百分之十八沒有在使用,所以環保署針對車齡十年以上未使用的機車,可以免補繳燃料使用費切結報廢,統計一○二年至一○三年總共報廢了二百七十三萬輛。只是,這二百七十三萬輛並不包含在五百萬輛未接受定檢的機車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