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車開進7大學 終結機車奪命

 
 

「孩子上大學,要不要買機車給他?」是許多父母掙扎的親子課題。機車事故率居高不下,平均每周帶走三點五條大學生性命,交通部選定北、中、南、東七所大學,九月新學年起試辦公車入校園,兼顧學生行的需要與安全。

聯合報去年十月報導,機車是大學生交通事故最大殺手,引起交通部重視,與教育部合作展開搶救計畫,選定北部的佛光、淡江大學宜蘭校區,中部雲林科大、環球科大,南部的屏東科大,東部的東華、台東大學共七所學校,由既有客運路線延伸行駛繞經校園,或新闢連通大學校園的路線;經費由公路總局以公共運輸提升計畫預算支應。

交通部道安會組長徐台生說,公車路線可配合學生需要,例如屏東科大占地廣,研擬公車從省道彎入校內的獸醫系館,直接接駁學生,校方另開駛繞行校園主要據點的區間車,串成「微型路網」。

除了公車入校園,提供學生機車以外,移動的另一個選項,徐台生說,校方也有責任降低學生的機車騎乘率。

例如有學校祭出禁止大一新生騎機車、距離宿舍較近的停車場收費較貴等方式,值得他校借鏡。

交通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系副教授吳宗修形容,機車是「黏在台灣人腳上的輪子」,學生覺得機車便宜、方便,戒掉騎車很難,公車開入校園,可能會被嫌貴又不方便;但分析兩者成本,機車除了油錢,還有維修費、稅金、罰單等,更不用說看不見的事故風險成本。兩相計算,搭公車並不會不划算。

吳宗修也說,機車傷殘率高不單是大學生問題,而是整個國家的危機,為政者必須要有同理心,發展公共運輸解決台灣人大量倚賴機車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