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電子報作者: 蔡偉祺、楊峻傑╱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北市有不少「資深橋梁」,橋梁耐震度不符現有法規。北市府評估出10座耐震力最弱的橋梁,從年底陸續展開結構補強工程,不影響行車通行,預定明年底陸續完工。

10座老橋梁是百齡橋、福林橋、福和橋、成功橋、雙溪橋、永福橋、望星橋、士林復興橋、南湖大橋和成美橋,其中有5座位在士林。

經過評估,這10座老舊橋梁,發生地震時可承受3級的震度。但考慮到台灣地震頻率愈來愈高,市府編列3億2400餘萬元經費補強,目標將耐震度提高至5級。

不少橋梁是民眾上下班必經之處,橋梁結構補強工程,除雙溪橋會在橋面上施作伸縮縫工程,其他橋梁工程都在橋底下行水區或高灘地進行,不會影響到行車。

北市的橋梁相當多,光市府維管的車行陸橋,就有30座,跨河橋有34座、一般橋梁195座。部分橋齡超過30年,堪稱是資深橋梁,不但水泥剝落、甚至鋼筋裸露生鏽。

市府新工處表示,這些老橋興建時的標準,至今不符合交通部規範的耐震需求,市府也委託顧問公司評估橋梁耐震度。

新工處指出,這10座待補強橋梁,目前橋墩下方現在都有其他用途,像作為區民活動中心或有街友進駐,因補強結構補施工地點就是在橋墩下,施工前必須整理環境,做好前置準備。

補強工程從10月陸續展開,針對每座橋梁跨距、結構型態等特性,設計分散水平力裝置、鋼板包覆橋墩、防落拉桿及防落托座等工程,預定在明年底至105年初陸續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