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夜晚,有人群正在經過首爾明洞附近地鐵通風口。
“每次發出哐當哐當的聲音時都感到不安,每天有幾百人從通風口上走過……”
10月18日下午,在首爾明洞地鐵站附近的通風口旁經營小賣部的朴某(62歲)感到不安,並稱“並非事不關己”。這是因10月17日造成27人傷亡的京畿道城南板橋通風口坍塌事故。朴某的小賣部旁設有長10米寬3米左右的通風口。通風口上覆蓋著鐵製蓋子“鋼格板 (steel grating)”。
為地下空間的空氣循環設置的這類通風口在地鐵、高層建築、公寓停車場附近隨處可見。據首爾市稱,首爾市內地鐵站通風口共有2418個,其中設置在人行道上的有1777個其中深30釐米以上的通風口蓋達1578個,不到30釐米的有199個。其中包括帶地下停車場公寓等3640處公共住宅的話,僅首爾就至少設有5400處通風口。若加上大型商場、公園地下停車場等通風口,總數將超過6000個。
上周末記者在市內四處采訪後的結果表明,大部分通風口蓋沒有用遮板覆蓋或沒有危險告示。特別是明洞退溪路一帶約5米寬人行道上,通風口蓋所占面積達2/3以上。鐵蓋下深不見底。這裏職場人士和外國游客等流動人口高達幾十萬,但人行道和通風口完全沒有區分。通風口蓋不過5釐米高,行人若無其事地在上面走動。
南大門市場附近的通風口上有小販停的摩托車(排量125毫升、重量約150千克)和各種物品。甚至有露宿者在上面睡覺。記者問“為什麽在這裏睡覺?太危險了”,他們回答稱,“(通風口上)有暖風出來,睡得好”。
珠寶店、學院、咖啡廳等密布的鍾路也情況類似。在一家珠寶店門前路上,寬約3米的通風口鐵蓋下陷3釐米左右。旁邊有公共汽車站,上下公車的人從鐵蓋上走過。若有人墜落會掉下7~8米,鐵蓋下沒有任何支撐。重量大概是成人男子能舉起的程度。
通風口上沒有任何警示標識。在鍾路一家外語補習班上課的研究生方某(25歲)稱,“我也經常避開人流在通風口上走。至少要在周圍擺放標識,才不會有人從上面經過”。
板橋事故後,京畿道對道內安全管理薄弱的設施采取了緊急安全檢查。首爾部分地方自治團體和地鐵相關人員也後續在通風口周圍掛上了危險告示。上周末首爾廣津區的一個地鐵通風口旁貼上了寫著“危險,請勿踩踏”A4紙大小的告示。相比通風口的面積,告示太小不夠醒目。幾位市民若無其事地踩著通風口蓋經過。
國土交通部“建築設備標準等相關條例”僅規定了換氣量和通風周期等,對鐵蓋的負重標準或通風口周邊危險告示等沒有規定。對此專家表示,“板橋事故是源自社會未能認識到通風口相關設施存在危險性所致”,要求設立相關規定。曾任京畿道消防災難本部長的首爾市立大學諸辰珠(消防防災係)兼任教授稱,“雖然宣傳我的安全我負責的意識,但需要假設最壞的情況構建安全係統的必要性”。
僅首爾就有6000處 因坍塌造成傷亡的通風口
相關內容
-
看相片
僅首爾就有6000處 因坍塌造成傷亡的通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