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記者蘇金鳳/台中報導〕日前甫通車的西屯區瓦磘橋,遭住戶反映有視線盲點的危機,從西林巷要左右轉到新橋的車輛,看不到橋上的車輛,市議員張廖萬堅八日前往了解,發現因橋面抬高,護欄設計未具穿透性,讓橫向道路西林巷車輛無法看到橋上行駛車輛,很容易發生車禍。
先裝反射鏡 再研擬調整護欄
建設局道路養護科科長林昶穆表示,昨天已派員前往會勘,基於安全,會請交通局先設反射鏡,讓雙方來車都可看到彼此,看看安全方面是否有改善,再決定要不要進一步調整護欄。
瓦磘橋由於每逢颱風就會淹水,加上橋體老舊,建設局展開整修,把橋底抬高一米,橋面由三米拓寬到八米,還取消橋墩,避免阻擋水流,日前才進行通車,住戶都相當開心,但高興不到幾天,就發現新橋雖可避水淹,卻容易發生車禍。
蔡姓住戶表示,瓦磘橋雖重修得好看,但卻設計不良,由於當初設計者只重視美觀,卻未重視駕駛視線的問題,護欄過高又沒有穿透性,從西林巷進出的車輛,看不到橋上的機車及自用車,而橋上的車輛也看不到西林巷的來車,若有西林巷車輛要左轉到瓦磘橋,就容易跟橋上右轉車輛相撞。
蔡姓住戶表示,過去因為橋面較低,所以沒有相關的問題,但新橋橋面加高,護欄過高且封閉,視野遭阻就容易造成車禍,自己便曾多次騎機車要左轉新橋,因看不到橋上右轉車輛,差點相撞。
市議員張廖萬堅八日前往了解,發現新橋的護欄穿透性相當不足,而新橋與西林巷又是九十度直角轉彎,形成視覺上的死角,讓左右轉方向的車輛都看不到對方,相當危險。
張廖萬堅表示,由於新橋剛完工,要全面更改似乎不太可能,建議市府應將距路口十公尺的護欄修改為具有穿透性,讓西林巷可看到橋上的來車,橋上來車也可看到西林巷的車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