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謝幸恩╱新北報導】
新北市170條「新北市新巴士」路線,穿梭29區大街小巷,尤造福交通不便的偏鄉一帶,然部分路線與民營公車路線重疊、瓜分客源,造成業者擴大虧損;有民代質疑資源浪費,盼市府與業者整併路線。交通局表示,目前已調整4條路線,每年可省下70餘萬元。
升格前,新北市29鄉鎮市自行開辦免費社區巴士,回歸市府管理,規畫數項營運策略,如單區延至跨區、設計洽公路線、企業識別標誌及納入市區公車管理機制等,做出口碑後,若僅是短程來回市區,民眾多指名「F」開頭的新巴士。
由於部分偏鄉新巴士路線、政策性服務路線多與收費公車業者重疊,如淡水、汐止等社福、醫療資源缺乏,民眾須來回市區洽公、就醫,新巴士瓜分業者服務對象,業績日漸慘澹,甚至有一輛車載1個人,年年虧損擴大。
市議員陳文治說,良性競爭並非不好,以民眾權益為考量,可整併新巴士路線或縮短路線、減少班次等,避免重複投入公共運輸資源,若資源分配不均、浪費等,難以確保服務水準。
交通局表示,新巴士路線最密集地區為汐止,次為新店、淡水,今年整併鶯歌、蘆洲F652、F655、F311、F31路線,省71萬元,重點放在新巴士、公車路線重疊逾70%以上者,若年年調整路線、班次,每年省76萬餘元。
交通局強調,重疊非壞事,須視當地民眾需求,若貿然整併、取消,勢必引起民眾反彈,如瑞芳F802假日停駛、每日3班,路線與788、825重疊率高,但起點、終點可服務到山區,仍有保留的必要,須視各地民意、業者看法來整併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