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案鋪新管 靠山靠海或走國道

 

估計山線海線費用80至100億 國道不到10億

〔自由時報記者葛祐豪、歐祥義/綜合報導〕高雄氣爆案引發地下石化管線穿越人口稠密區的安全問題,各界開始思考有無替代方案。高市府及學者初步評估,若另鋪設替代管路,「靠山加靠海」及靠高速公路二種方案較可行;業界估計,前者費用約八十至一百億元,後者則不到十億元。

高市都發局︰僅在評估階段

高雄市都發局長盧維屏認為,隨著高雄市快速發展,從高雄港碼頭卸貨的石化原料,要沿著沒人居住地區輸送到仁大工業區,幾乎不可能;只有靠山、靠海、靠高速公路三種路線可選擇,但僅止於評估階段。

靠山加靠海的話,可沿高雄港旁的壽山海岸往北走,抵達楠梓、梓官交界處,再轉進中油高雄煉油廠,利用現有的管線連接到仁大工業區;但可能閃不過楠梓區的人口聚集區,路途也較遠。

靠高速公路的路線則由國一高速公路最南端北上,接國十再下仁大工業區;盧維屏說,可沿著高速公路路堤或兩側道路興建,距離較近,約不到二十公里。

高師大地理學系教授兼副校長吳連賞也支持「靠山、靠海、靠高速公路」的原則;他指出,三十幾年前的一心、二聖、三多路還沒那麼多住宅,地下石化管線都以直線最短距離興建,如今這些地區人口稠密,如果要新闢,勢必得尋找替代路線。

根據估算,若從海線鋪設海底油管,長度大約二十四公里;十二年前中油從台中鋪設海底油管到觀音,每公里建造費用約二.二億元,加計通貨膨脹因素,業者估計從海線建造石化原料輸送管線的費用,大約八十至一百億元。

若依中山高再轉國道十號這條路線,距離約二十公里,因為不需徵收土地,依材料及施工費用,經費大約在十億元以內。

但高雄大學創意設計與建築學系副教授劉安平認為走高速公路不可行,「高速公路的車流量大,一旦出事,傷亡同樣慘重。」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政強調,強烈反對石化廠新建管線,如果不得不如此,絕對要資訊公開,提出完整的風險評估。

好消息是,供應仁大工業區石化原料的中油高雄煉油廠(五輕),預定明年關廠,以後從高雄港通往五輕的石化管線,可望逐步清理拆除,也解除不少未爆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