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街頭,最近多了繽紛色彩,有15處路口的斑馬線,換上新塗裝,從黑白變身亮綠色,這是市府交通局的創意,未來還會在BRT沿線,持續增設,不過逢甲大學運輸管理系教授認為,設計稍顯譁眾取寵,反而另外發明了一款「亮斑馬線」,要來PK綠斑馬。
記者 喬祖豫:「小綠人號誌讓過馬路,從傳統呆板變活潑,現在連標線也有了新變化,原本黑白相間的斑馬線,也改成了新的綠白配色,穿上新衣。」
十字路口,四條斑馬線,剛好同時有傳統跟創意兩種,就像老幹配新枝,各有擁護者。
民眾:「就很可愛啊 而且很顧眼睛,就是很明顯能看得見。」
駕駛:「綠色的算什麼斑馬,斑馬是黑色跟白色啊。」
原本的黑白配、變成對比更強烈的綠白搭,上頭還多了黃色腳丫,指引用路人行走方向,這是台中市交通局的發想,率先落實在市區15處的重要路口,下一階段,將配合快通車的BRT,沿線再增加40處綠斑馬線,到時藍綠交錯,路面就像繽紛調色盤,不過學者認為,創意似乎用錯地方。
逢甲大學運輸管理系教授 徐耀賜:「我倒是覺得怪怪的,因為那跟一般規則是不一樣的。」
逢甲大學運輸管理系教授徐耀賜認為,斑馬線設置,用意是要讓駕駛人目光,聚焦過馬路行人,交通安全,應該以實用至上,也推出新設計。
斑馬線顏色不變,而是在白線的四個直角處,埋上小貓眼石,白天看起來普通,到了夜晚,車燈一照,格外搶眼。
逢甲大學運輸管理系教授 徐耀賜:「光線會到底下聚焦,然後會折射回來,反射到駕駛的眼睛裡。」
運輸學者端出專業,PK市府交通局的創意發想,從傳統斑馬線、衍伸出的綠斑馬、亮斑馬,變成台中市交通標線上的一場較勁。(民視新聞 喬祖豫 賴政坤 台中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