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事故的台62甲線3號隧道,1天之內就有兩台車因為打滑失控發生車禍意外,還導致員警身亡,出事後,隧道的安全問題也引發關注,因為這條隧道入彎時呈現微弧形狀,加上是水泥地,若是沒有減速,一下雨很可能就會打滑,警方表示,這裡沒有路肩,裝設測速器有難度,未來執勤會加強現場管制,不讓遺憾再度發生。
1天內,發生兩起打滑車禍意外的台62甲線3號隧道,撞死員警意外發生後,也被稱為死亡隧道,隧道總長1250公尺,事故現場是在隧道出口大約300公尺處,道路呈現微弧形,導致駕駛視線距離比較短,而且現場煞車痕長達29.4公尺,表示當時駕駛的速度非常的快,加上隧道是水泥地,不是柏油路,若是進入時減速,很容易打滑失控。
北區工程處第三公路段段長朱衍宇:「當初施工設計的時候,是屬於剛性路面,剛性路面是屬於混凝土路面,柔性路面是屬於柏油路面,這兩個的摩擦係數應該是屬於同等級的摩擦力。」
國道第一大隊副大隊長邱紹雄(2014.05.18):「到車後方100公尺以上。」
正常程序來說,如果隧道發生車禍,在隧道口應該放置事故燈號,提醒用路人,而在隧道內必須架設緊急照明燈以及擺設三角錐警示,擺設時要注意前後來車,最後在事故車輛後方100公尺處,放置三角形故障標示。
公路總局則表示,隧道雖然是水泥地,但路面都有做過橫紋處理,隧道內速限是60公里以下,研判是因為車速過快釀禍。
北區工程處第三公路段段長朱衍宇:「因應山區的一個設計,因應這個彎度跟爬坡度的一個限制,所以我們這邊是限速60公里。」
警方表示,隧道內沒有路肩,無法架設測速器,未來將會設法解決,接下來值勤時,也會加強現場管制,步驟層層把關,避免撞死人的憾事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