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分期修補 關西有條七色路

〔自由時報記者黃美珠/關西報導〕有錢拓寬,沒錢就把路面全刨掉重新加封!?新竹縣關西鎮市區二號計畫道路(舊中豐路)約有一公里、十五公尺寬的路面因前後不同期舖設柏油,導致顏色深淺不一,形成五個區塊的被叫「五花肉路」,七個區塊的則被民眾揶揄是「七色路」。

關西鎮公所主任秘書吳祥光說,這條計畫道路在拓寬前已先由縣府完成路平整治,公所才接著代縣府執行拓寬。為了避免浪費,才會決定把馬路從八公尺拓寬為十五公尺後,只加封額外拓寬出來的路面,不做全面刨除再舖設。

他說,這個拓寬工程因故延宕一陣子。但偏又是省道台三線通往國道三號關西交流道的重要幹道,砂石重車每天下午四點過後到次日清晨都從這裡經過。以致於局部、分期加封的路面受到重車壓損、有些經再修復等各種理由,路面才會出現補丁狀況,且依柏油顏色深淺有五到七個不同色塊的景觀。

關西鄉親抨擊,陸續修補、加封的作法讓接合處根本無法完全膠合,雨水一下來就土崩瓦解,更別談柏油厚度是否足夠了。

加封不實 處處有裂縫

嚴重的地段,路面裂縫幾乎可以塞入一個十元硬幣,碎石礫充斥在補丁處;高高低低的路面,開車走在上面就像在渡船一樣,更別說機車騎士的行車安全。

另外,鄉親們也說,道路拓寬後新添了人行道,可是這個路段住家少,也沒有任何適合鄉親透過人行道親近的公共設施,反而造成行車路面縮減,汽、機車共用車道,感覺很不安全。

縣府今會勘 6月發包

對此吳祥光說,針對路面補丁的問題,縣府已允諾補助改善,今(十四)日將會勘,最快六、七月間設計後發包。至於拓寬後增設人行道,除了是當地有些居民的期待,以緩衝住家跟道路的距離。

最重要的是,這條馬路在關西都市計畫區內,依照相關規定,本來就應有人行道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