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記者賴筱桐/新北報導〕關渡大橋是連接新北市淡水區、八里區及台北市的交通要道,車流量龐大,過去橋面受限寬度未劃設機車專用道,常發生車禍;交通部公路總局研擬改善計畫,短期內設置標誌及標線,未來朝汽機車分流規劃。
市民呂先生說,他每天從五股騎車到淡水上課,行經關渡大橋都得繃緊神經,隨時注意後方來車,還要閃躲公車、貨車及工程車等大型車輛,經常在「夾縫中求生存」,他曾目睹機車與汽車碰撞,險象環生。
一般而言,車禍分為A1(有人當場或二十四小時內死亡)、A2(有人受傷或超過二十四小時死亡)及A3(僅有財物損失)三種類型,據統計,民國一百年關渡大橋發生一件A1、三十九件A2車禍,一○一年一件A1、七十四件A2,一○二年發生三件A1、九十七件A2,事故發生率逐年攀升。
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一區養護工程處中和工務段副段長江堅銘指出,關渡大橋於民國七十二年十月完工通車,參照美國規劃,採主線道雙向各兩線混合車道設計,汽機車未分流,當年也未預期交通流量如此龐大,現在已不合時宜。
江堅銘說明,事故地點多半集中上下橋匝道處的一百八十度轉彎處,去年完成標誌、標線改善,包括設置穿越虛線、反光標誌、車道縮減標誌、延長變換車道線、設立反光鏡及增設交通桿等,長期改善方案盼以「二次迴轉」方式,避開汽機車同時在一百八十度彎道交會。
不過,專家認為「二次迴轉」不便民,恐窒礙難行,盼有關單位再研議。至於為何無法劃設機車道,江堅銘解釋,現有車道寬三.五公尺,機車道需一.五公尺,寬度不足,但拓寬成本太高,且淡江大橋即將動工,不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