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島際交通客輪 船齡偏高
〔自由時報記者林嘉琪/台北報導〕韓國客輪「歲月號」沉船造成重大死傷意外,反觀台灣也有多艘類似「歲月號」規模的島際交通客輪,船齡高達二十五到三十年,比「歲月號」更老,但是交通部每年對船舶的臨時檢查比率僅六%。交通部昨遭立委質疑後表示,對船舶臨檢比率將提高到二十%。
立委李昆澤指出,目前往返台灣和離島客輪包括往返基隆及馬祖的臺馬輪、往返高雄及馬公的臺華輪等,前者船齡三十年,後者也有二十五年。他認為,台灣全年通行一萬九千多艘次,搭乘人數達二百五十萬人次,依船舶法規定,主管機關每年應針對客輪至少進行一次定期檢查,五年再有一次特檢及不定期臨檢,目前每年對船舶的臨時檢查比率僅六%,未免太低。
交長︰落實平時保養才是關鍵
交通部長葉匡時表示,台灣客輪每年有三次不定期檢查,船齡並非關鍵,而是應該落實平時的維修保養。
交通部航政監理科長賴伸威指出,台灣目前類似韓國客輪「歲月號」規模之島際交通客輪,包括臺馬輪、臺華輪、麗娜輪,以及即將正式營運的臺閩之星。依船舶法第五十四條第二項規定,客輪每年至少要進行三次不定期抽查。第三十三條也規定,船舶檢查類別分為特別檢查、定期檢查及臨時檢查。
航港局長祁文中表示,已針對台灣的同類型客船進行檢查,並要求落實正確登船名單及客艙指示標明,也已要求客輪臨檢率需提高到二十%。另外,一個月內將舉辦大型客船安全演練,邀集業者參與座談會,說明定檢、特檢與抽查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