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記者潘羿菁╱台北報導】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處長葉雲龍表示,台灣中小企業以一鄉鎮一特色(OTOP)競逐市場,不過當市場競爭趨於激烈,唯有「三業四化」才能提升自我價值,尤其在服務業科技化,目前智慧行動載具讓顧客消費習慣改變,帶動行銷策略必須調整,因此中小企業如何跟上科技,透過APP管道增加曝光度,將是政府的課題。
葉雲龍說,OTOP逐漸形成三種分類,包括農工藝品、觀光休憩以及美食,這三種分類不僅是中小企業的強項,同時,也要持續發展下去,而廣義涵蓋這三種分類,對照主計總處行業類別,意即批發零售與餐飲業。
目前市場競爭相當激烈,中小企業對景氣敏感度相當高,葉雲龍說,就連知名手機大廠諾基亞(Nokia)都會被併購,一度在全球手機市占率相當高,但是蘋果帶起智慧手機熱潮,印證創新破壞的威力,更何況中小規模的企業,除了創新是中小企業應該徹底貫徹的精神之外,企業主也應該思考,如何用創新手法,導入三業四化中。
所謂的三業四化,意指製造業服務化、服務業科技化與國際化、傳統產業特色化。
以服務業科技化為例,我國強項在於資通訊產業,同時,智慧手機與平板電腦等智慧行動手持裝置,至今到未來都會是市場具有競爭力的產品。
葉雲龍說,10年前,要辦公,人必須要鎖定在桌上電腦旁,但是有了智慧手持裝置,無時無刻都可以處理公事,同時,透過這些裝置,延生出各種應用,例如,消費者花在使用智慧手持裝置的時間變長了,透過行動載具,增加企業的曝光度,也是創新重點。
但是他試問,「中小企業準備好了嗎?」藉由行動手持裝置,連結到雲端系統,讓企業服務範圍無界限,APP行銷與提供服務,這是非常重要。
此刻政府的角色就相當重要,應該要積極教育地方特色產業,「什麼是APP?什麼是雲端?」除了教育廠商之外,同時,也要深入校園,由年輕學子設計APP軟體,產學形成策略聯盟達成雙贏局面。
此外,中小企業的資源不如大企業多,因此葉雲龍認為,中小企業必須借重電子商務平台,不用跑到當地販售,顧客自動上門。
而中小企業當中,製造業也應該導入服務化的概念,葉雲龍說,前經濟部長施顏祥,過去擔任工業局長,積極推動製造業要服務化,主要是先前去日本參訪啤酒廠,發現日本業者將啤酒製造過程對外開放,讓一般消費者可以走進去,了解啤酒發酵到真正形成啤酒,從原本的B2B(企業對企業),轉成B2C(企業對消費者),也就形成製造業服務化,這也是觀光工廠的初始概念。
目前許多製造業者都會套用這樣的模式,所以觀光工廠如同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全台,但是由於國內消費市場規模小,期盼政府可以加大力道,推動觀光產業,吸引更多觀光客來台,才能支撐這樣的量體。
至於講到服務業國際化,葉雲龍指出,台灣市場小,如果只是侷限、死守要做台灣客源的生意,有時候無法把餅做大,中小企業應該搭上政府提振外國觀光客來台的政策風向,例如,增進語文能力,與日客、歐美客簡單介紹,同步提供外文菜單,盡量把打造成友善環境。
另外,葉雲龍也認為,觀光必須搭配上專業人才,建議交通部觀光局,推動相關認證或是培訓課程要與國際接軌,包括在餐飲、設計、品牌與行銷等,都要大幅培訓國際人才。
儘管三業四化可以延續廠商競爭力,但是葉雲龍提到,國內部分中小企業面臨到二代不願接班的情況,讓百年企業的美名難以延續,政府如何鼓勵二代接班,會是一大課題,而接班後,經營人該如何接棒,又會是另一項課程。
因此中小企業處將會持續辦理達人開班授課的經驗傳承,讓接班者可以找到方向,同時,積極鼓勵廠商,搭上實體與虛體通路整合的電子商務,因應時代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