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T難紓解台灣大道交通 議員轟浪費錢

 

〔自由時報記者張菁雅/台中報導〕BRT藍線展開試運轉,未來能否有效紓解台灣大道交通,即將見真章。交通局長林良泰表示,BRT施工後,台灣大道每小時減少一千輛車,平日平均旅行速率(行車速率)下降五%,但假日提升十%;BRT上路後,平日行車速率預計和之前一樣,假日則增為十五%。議員陳淑華則抨擊,平日行車速率竟然沒有比較好,BRT等於「有做和沒做一樣」浪費錢。

BRT施工後,民眾頻頻抱怨台灣大道經常塞車,林良泰拿出數字說,BRT施工前,台灣大道車流量每小時五千三百輛,已經飽和,平日平均旅行速率為每小時二十五公里,假日為二十公里;施工後,每小時車流量減少一千輛,平日平均旅行速率下降五%,假日提升十%。

林良泰表示,平日速率下降是因為通勤民眾上下班時間急迫,不敢改道,假日多半是外縣市民眾到台中消費,車輛下交流道,就被導引走環中路、市政路等,市民不趕時間,也會嘗試改道,達到分流效果。

交局預期 平日行車速率沒變

林良泰說,市府正爭取預算,讓BRT上路後第一年全線免費,吸引更多人選擇大眾運輸;持續宣導開車族改道,預計平日速率提升五%,和施工前一樣,假日則增為十五%。

但陳淑華表示,議會審查BRT預算時提出諸多質疑,並建議台灣大道應該蓋捷運,而不是「公車專用道」;市府信誓旦旦BRT可有效改善台灣大道交通,沒想到上路後,平日行車速率竟然和施工前一樣,沒有比較好,有做和沒做一樣,白白浪費錢,交通局的數字戳破自己的謊言。

民代憂心 替代道路恐更惡化

陳淑華指出,因BRT施工而改走青海路、福科路及西屯路的車輛,已超出道路負荷量,尖峰時間塞車嚴重,居民怨聲載道。BRT完工後,多數路段車道數會縮減,台灣大道服務品質勢必更差,其他東西向替代道路恐怕也會持續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