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不僅是旅人出發或回國匯集之地,現在也是充滿藝術氣息的藝廊。交通部與文化部兩大部會昨(二十二)日共同啟動國內四個機場「藝術銀行」計畫第一步。交通部長葉匡時當場允諾文化部長龍應台,要讓交通部所屬公共場站,成為展現我國藝術家生命力與創造力的平台。
一般人出國或回國,總是行色匆匆,出國的人猛往免稅店鑽,回國的人則是拉著行李急著要回家休息。現在到了機場,不妨放慢腳步,仔細欣賞機場所陳列的藝術作品,將有旅行之外的新心靈體驗。
為了讓增加國人與國外旅客見證我國新銳藝術家的創作活力,交通部與文化部首次跨部會合作,在國內松山機場、高雄機場、桃園機場以及台中清泉崗機場「藝術銀行」。計畫由文化部編列預算,購買我國當代藝術家的藝術品,租給政府部門或民間企業輪流展出。首次展出內容以「相遇·福爾摩沙」做為本次展覽的共同主題,桃園國際機場子題則是「風情·行旅」,讓往來穿梭於機場的旅人,對於在地、異鄉的印象與感受,轉化為心中對於某地的獨特情感。
文化部表示,首批購入的作品分別為桃園機場五十二組、松山機場二十五組、清泉崗機場五十一組以及高雄機場二十六組,希望各地遊客踏入我國國門,就可體驗到台灣藝術家的豐沛創作活力。
葉匡時表示,文化部這次所發想的,正是切中交通部近年來積極努力推動「美好生活的連結者」目標。
葉匡時強調,民眾想到交通部就想到交通建設,這不過是滿足民眾行的基本需求,交通建設只是功能性而已,但現代台灣的生活水準、經濟條件、文化素質都已經到了要讓公共場域美感提升的時候,而交通部有機場、港口、車站等公共場域,同時也是一個平台,交通部思考該如何加入美感時,正好文化部有此計畫,交通部可說不費吹灰之力,就讓公共場域美感提升,也可增加民眾與平台間的互動,同時展現我國藝術力量與實力於國際旅客面前。
葉匡時說,第一階段四大機場先開放,期望未來這個計畫能夠擴大到交通部所屬公共場域,並永續經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