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大學評鑑包括校務評鑑、通識教育評鑑及系所評鑑等,由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辦理,採取規劃(Plan)、執行(Do)、檢核(Check)、行動(Action),簡稱PDCA回饋循環,自我檢討改善,以確保高等教育品質與學生學習成效,PDCA循環是品質管理循環,由美國學者艾德華茲‧戴明提出,台灣公私立大學在評鑑中心基金會運作下,不斷自我改善,達到提升高等教育品質的效果。
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施政作為都應該採用PDCA循環,尤其涉及人民權利與義務更應該有這種觀念,例如關廠工人因關廠西移大陸,欠工人資遣費,勞委會代位清償資遣費,結果還是未能向資方要回這筆款項,反而要求關廠工人還錢,經過不斷訴訟抗爭,現在勞動部(前勞委會)終於尊重法院判決不再上訴,而且相類似訴訟案件撤回放棄爭訟,這就是PDCA循環具體成功個案。
教育部高中課綱微調,引起全國各縣市高中教師及歷史學者強烈反彈,教育部應該採取PDCA循環,多一點時間,讓歷史學者多討論,讓學生學習歷史真相,教育部常要求大學教授開課要專長相符,研究要跟教學相配合觀念,高中課綱審查主任委員不是找歷史學者而是找哲學專長教授,好像不符合教育部一向原則,教育是百年大計,更應該採取PDCA循環處理高中課綱微調問題,十二年國教問題也應如此檢視,慎重其事。
司法體系是人民權利與義務公正的守護者,但是很多爭訟判決超乎社會各界期待,例如洪仲丘案判決,社會譁然。司法制度與法規也要用PDCA循環去處理,例如改為陪審團制度,司法體系似乎也被發現很多法官自由心證,或不採明確證據,偏離事實,雖然有三級三審制度,但曠日費時,耗盡當事人資源與精神,如果審判能佐以陪審團,一定可以改變人民對司法的信任,當然這個制度要改變不容易,也不能要求一步到位,必須司法機關能採取PDCA循環,以蒼生為念,不能再以「依法行政」杜悠悠之口,法律乃是人訂,不合時宜法令,就應該修法導正。
兩岸服貿協議引起產業學界很大的憂慮,美國學者蘭普頓也說「服貿協議要獲得支持,就要讓台灣民眾了解服貿」,學生攻入立法院,發動長時間抗爭,南北大學生集結,學生強烈抗爭憂慮影響他們的未來就業機會,這樣大的學運,發自青年學子,馬總統與行政江院長宜親自接見學生代表,正面溝通了解學生們的憂慮。其實馬總統及行政院應該根據產業界、學界或社會各界反映意見,用PDCA循環去處理服貿協議,各界可以接受者則優先通過,各界有疑慮的部分暫緩通過,再跟大陸協商,相信大陸當局也能體諒台灣民主政治程序與運作,建議藍綠立委能以民意為依歸做合理審議,不做無意義爭吵,讓世人看到台灣成熟的民主。
財政部對房地產交易實價課稅,交通部高速公路計程收費,也應該採用PDCA循環,仔細規劃和評估這些稅收或收費合適性,例如實價課稅,要完整配套規劃,因稅基大幅提高,稅率應該做適當降低,因為原來是用公告現值做為稅基。交通部一再宣示計程收費目標金額收入二二○億元,高公局應該每天比較跟前年同一天收費差額,用PDCA循環去檢討收費措施,調整合理費率,讓用路人有感高公局用心維護用路人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