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為高鐵財務困境獻策

 

歐晉德於月初閃辭台灣高鐵董事長,理由是為高鐵最近營運出狀況及漲價風波負責,平心而論高鐵準點率還是受乘客肯定,有些日本乘客還稱讚高鐵服務品質優於日本高鐵,歐董事長兼執行長的貢獻值得按一個「讚」;但是高鐵要更換經營團隊不需要找理由,因歐董事長具官股代表隨時可替換,這也是台灣高鐵根本問題所在,台灣高鐵不是真正民營公司,CEO人選隨時可更換,而民營公司應由董事會做決策。

台灣高鐵雖然是透過BOT方式興建完成,建造成本五千億元,政府出資一○五○億元徵收高鐵用地,高鐵公司資本額一○五○億元,興建期曾發行五百多億元特別股,已贖回一百多億元尚有四百億元未回籠。中華開發工業銀行透過法律訴訟請求贖回特別股而勝訴。如果其他特別股股東也採取同樣行動,高鐵必須向銀行舉債償還,再加上目前銀行聯貸三千多億元,台灣高鐵必陷入財務困境。

高鐵原五家股東僅投資二九○億元,舉債三九五四億元,原始股東以小博大,但公共運輸靠票價收入無法還本付息,如果能夠有充足資金不舉債,目前高鐵營運收入是可以大賺錢,但是這麼大的公共運輸建設,資金完全要由民間來背,實在太沉重。

依當初設計,政府給高鐵公司每車站有五十年開發權的二十公頃土地,至今只有新竹六家高鐵站較如期發展,其他高鐵各站均按兵不動,這也是無法增加高鐵業外收入的原因,目前高鐵資金結構不健全,即使經營之神王永慶先生在世恐也無法挽救其財務危機,交通部葉部長找來期貨交易所董事長范志強接任台灣高鐵董事長,立榮航空董事長鄭光遠出任執行長,希望借重他們金融長才、長榮航空、立榮航空的卓越管理才幹,組成新經營團隊,在短期找到解決台灣高鐵財務危機妙方。

其實要解決高鐵財務困境,還是要從根本做起,首先應該讓高鐵採取全民釋股,還掉三千億元的銀行貸款,台灣民間有六、七兆流動資金無去處只好炒房地產,全民釋股可讓民間資金有去處,也可以將四百億元特別股透過全民釋股,返還特別股股東,如此台灣高鐵在無負債情況下,資金結構健全,經營環境大幅改善。將各車站二十公頃土地也用全民釋股方式籌募資金找建商投資開發,繁榮車站周邊土地,如此民間建設也會跟進,高鐵車站就形成一個新市鎮,台灣高鐵業外收入就會增加,高鐵財務穩定全民股東就可分紅,高鐵已成為台灣民眾不可或缺的主流運輸服務,運量會繼續成長。

高鐵運量要成長,應採降價而非漲價措施,高鐵公司這次漲價客源流失,雖然帳面收入增加,但乘載率下降,交通部立場應該鼓勵大家使用公共運輸,降低小汽車的持有與使用,低票價才是真正的好策略。雙北市在馬英九和郝龍斌兩位市長十六年內公車捷運不漲價政策下,公共運輸運量每天衝到近四百萬人次,台中市八公里免費公車,使公車運量增加率近五成,可知台灣民眾對票價很敏感。因此,建議台灣高鐵應調回原價,同時採取非尖峰時段全面八折折扣,發揮運能,如此高鐵收入一定會大幅增加;並全面檢討薪資結構,不要有肥貓現象,加強危機處理能力,提高乘客滿意度,這些措施將可使高鐵達到預期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