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從新型城鎮看大陸「跳躍發展」策略

 

工商時報【編輯部】

醞釀了一年,大陸新型城鎮化規劃終於在日前正式公布了。這項規劃之中,涵括有非常先進的產業發展策略,因而充分體現了大陸官方的「跳躍發展」思維。這樣的規劃模式,將如何帶動大陸整體經濟發展,以及將如何影響兩岸產業合作,都是值得深入探究的問題。

上述的新型城鎮化規劃,是指大陸國務院日前正式發布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全文近3萬字,乃是大陸新一屆政府經過一整年研擬,「慢工出細活」的成果。其內容首先談到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城市群建設、城市公共服務提升等課題,它們都是一年來大陸相關智庫所深入討論過,各方很容易理解。

我們特別注意到其中的產業發展策略,並認為此為該規劃裡最有新意的亮點。因為,其所要發展的產業類項,是和當今世界新潮流緊密掛鉤的,頗具有先進和尖端色彩,也說明大陸這一波新型城鎮建設,並不僅在建造一大串「農民轉業」的城鎮,而是要趁機全面改變大陸城鎮體系的結構和樣貌。若說這是一場「城鎮發展路線的革命」,也不為過。

譬如,該規劃的「推動新型城市建設」專章,所強調的發展取向,最新穎的一項是推進「智慧城市」建設。這顯示大陸主政者很想藉新城鎮平台,帶動大陸新一輪的「跨越發展」潮流,也就是要跨越現有的經濟發展水平,積極部署前瞻性的產業建構,以帶動大陸經濟「超常軌發展」。

這種跨越發展策略,近年已在幾個方面用過,且總是取得良好成果。像高速鐵路建設,即是在10幾年前,大陸人均GDP尚未達1千美元之時,就被大陸主政者列為總體經濟發展戰略。而近10幾年來,大陸高鐵建設,在外界半信半疑看法下,按部就班推進,至去年底,竟已建成了1萬1千公里,路線長度為世界第一,且串成了涵蓋全大陸的高速鐵路網。

大陸高鐵的跨越式發展,不但全面改變了大陸的交通結構,還造就了「全國市場一盤棋」局面,甚至壯大了「高鐵產業」,包括設計施工、車輛製造、行車控制等,都是大陸政府正在向外國大力推銷的商品或服務,也很可能成為大陸下一階段出口貿易的要角。除了高鐵之外,高速公路、第三世代移動通訊(3G)、電子商務等方面,在近10年來也都有跨越式超前發展,且都已在目前成為大陸經濟發展的「台柱」。

由此看來,新型城鎮規劃中的智慧城市建設,很可能是即將到來的「數位高鐵」發展潮流,它將像以往高鐵建設一樣,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建成覆蓋全大陸之大容量及高速光纖系統,並發展出數位化城市管理、智能公用設施(水電供應等)、智能公共服務(就業及社保等服務)之機制。

此一發展取向,也將帶動相關產業崛起,主要是第四世代移動通訊(4G)、第五世代移動通訊(5G)、裝備製造、信息服務、新型電子商務、新型物流等。若發展順利,大陸有可能在未來幾年內,從資訊通信產業大國升級為強國。

只是,這項強國之夢的實現,需要很多項配套工作,包括高科技人才培育、社會研發創新能力激發、智慧財產權保護、數位內容多樣化、網路使用道德規範等。至於相關硬體裝備及軟體設計的推陳出新,自不在話下。

我們站在台灣的立場,一方面要提醒台灣產業界,注意掌握大陸智慧城市建設,乃至整個新型城鎮發展之商機;二方面則要建議大陸政府,擴大引用台灣的高科技智力及生產能力,來為大陸智慧城市建設助一臂之力,使大陸的新型城鎮發展得以顯著提高「科技含量」,而整體新型城鎮發展規劃將因此而事半功倍。

換言之,兩岸雙方若能合作,來為大陸新型城鎮建設擔綱,則未來兩岸關係將是活力十足的,也是充滿商機和共同利益的。我們期盼兩岸相關智庫近期內能就此項議題,展開共同研究,進而由兩岸官方進行深入對話,求取共識和合作意願,並引導台灣廠商有效掌握相關商機。這是兩岸互補互利的好事,自應全力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