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劉宥廷╱高雄報導】
高市定古蹟美濃東門樓因建築結構老化、漏水等問題,文化局進行修復發現屋頂瓦片非眼前所見黑色,而是紅色表面因風化、青苔長久堆積造成錯覺,造成各方對屋瓦顏色擇選搞不定;副局長郭添貴21日表示,尊重在地鄉親意見,採試做方式由鄉親做決定。
東門樓創建於乾隆20年(1755年)是美濃區重要地標,也是觀光景點,文化局對這次修復工程相當慎重,曾在去年5月及今年1月召開說明會;其中,東門樓屋頂瓦片在民國39年仿清代的龍閣鳳椽形式重建,面層顏色為紅色,但歷經年代久遠、青苔覆蓋,讓民眾所見為黑瓦。
文化局日前將修復設計圖屋頂紅化,引發許多當地居民抱怨,認為文化局破壞大家對東門樓歷史記憶;昨下午在美濃菸葉輔導站召開座談會,負責修復建築師解說修復項目與工法,並針對屋瓦、屋脊、彩繪等裝飾進行試做,讓鄉親參與合議。
溫姓民眾說,希望在清洗牆面時,不要洗刷太乾淨、亮眼,應該適時保留青苔、水漬痕跡,這些皆是最好歷史傳承。林姓導覽員認為,可以不用太著重屋瓦顏色,用純樸彰顯美濃;同時,可設置解說牌告訴遊客修復前後模樣。
「不少遊客和地方人士誤以黑瓦就是東門樓特色,文化局修復原貌同時,也應考慮大家對建築視覺記憶。」文化局主導修復,當地鄉親給意見,年底前東門樓將原始樣貌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