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陳文信╱特稿】
我國戶政制度行之有年,長期以來因作業縝密、調查詳實,不僅為國家掌握人口及戶籍立下汗馬功勞,也因提供不少便民、利民措施,是近年來政策滿意度最高的行政業務。如今,砸了這塊施政招牌的,竟是一位任職11年的資深司長。
謝愛齡過去雖有惹議言行,但令人疑惑的是,一位司長真的就能有這麼大的本事,讓原本受讚譽有加的施政,一夕之間變成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如果這位文官真的這麼不適任,她又何以遭監察院彈劾、公懲會審議,又歷經政黨輪替,仍穩坐司長一職長達11年之久?
其實,正因台灣的戶政制度多年來深受民眾肯定,出包才格外讓民意怒不可抑。戶政機關過去到現在的努力,當然不會被全然抹殺。但如今新系統「便民淪為擾民」,內政部長滿頭包、次長連日在戶政事務所疲於奔命,主責的戶政司長當然沒有不下台的道理。
如果把錯全推到一位司長的頭上,這樣的究責未免也太廉價了!看看內政部對系統出包的說法,先是預算有限招標不易、測試沒問題上路才能慢慢改……,這些說詞,與國道計程收費ETC出包如出一轍,結果當然也淪為同樣的下場:民意反撲。
這次戶政資訊系統更新,內政部在行政院擴大內需方案花了10億元,但這筆經費只能採購硬體,系統軟體只剩1千多萬元招標,沒有大廠願意投標。低價搶標的結果,就是全民花錢受罪。
官員總說,戶政資訊系統龐大,難免負荷不了;政府法令預算有限制,他們也無能為力。但戶政資料很龐大,是這幾天才知道嗎?法令預算的限制,是接到此案才恍然大悟嗎?此標案既非特例也非短時間完成,難道爭取預算、謹慎招標、分段測試、尋求彈性解決,全是不可能的任務?
謝愛齡雖狼狽下台,算不上大懲戒,未來退休福利受影響的幅度也很有限。但其中暴露的荒謬,在於文官體系輪調、派任及懲戒制度的必要檢討,以及政府委外發包預算編列和實際需求落差太大、政策思維跟不上資訊革新。最大的關鍵,更在官員的態度,職司全國戶政的國家機器,問題不可能只在一位司長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