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最宜居城市/新加坡 嚴控汽車數 一路都暢快

 

中國時報【(執筆:蔡百蕙)】

在多項國際評鑑中,新加坡都是亞洲最宜居城市。新加坡擅於將土地集約開發,公共運輸市佔率高,私人汽機車持有比例相對較低,是一大關鍵。

新加坡的交通建設以地鐵為主,整體捷運網絡相當發達,公共運輸市佔率達68%。完善的公共運輸系統之外,新加坡對小汽車的數量管制嚴格,不僅刻意地提高私人購車成本,購買新車的車主必須透過競拍的方式,才能取得效期僅10年的擁車證,如果期滿後要更新,必須另外付費。

為了進一步控制市區的車流量,新加坡政府更在全市各大高速公路和主幹道以電子道路收費系統,大規模地向私人汽車依路段使用收取過路費(擁擠稅)。

移居新加坡的港籍人士張知敬說,擁車證和過路費等措施確實成功地控制了汽車數量和汙染,卻使得車價高不可攀,「一般中產階級根本買不起車!」

他舉例指出,美國一台入門價約4萬多美金的BMW5系列房車,在新加坡要準備12萬美金以上才買得起,因為一張擁車證的競標金額就要至少8萬新加坡幣(約新台幣190萬元)。

張知敬說,幸好新加坡的大眾運輸發達,而且便宜,放棄買車後,他開始騎起了自行車。

因應高人口密度,新加坡祭出非常的政策手段,整治交通,企圖在民眾行的便利性和整體環境宜居度之間,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