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記者楊菁菁/高雄報導〕電費調漲不要說小市民吃不消,連大企業也叫苦連天!
去年增1.3億 明年底收支平衡難
每月平均虧損二千萬元的高雄捷運,去年因電費調漲,多支出一.三億元,拖累原本設定一○四年底日運量十八萬人次收支平衡的目標時程。
高雄捷運公司一○二年七月與市府完成修約程序,提前將資產、折舊、利息負債一併移轉給市府,減掉高捷每個月二億元的帳面虧損,也解救高捷公司破產危機。卅六年特許經營權仍交由高捷公司,市府擔負監督責任,高捷自行吸收虧損,但獲利部分則六至八成歸市府。
高捷公司評估日運量達十八萬人次,票務收入即可支應人事、營運成本,達到收支平衡;高捷日運量從一○一年十五.四萬人次,成長至一○二年十六.六萬人次,每月虧損二千萬元,一○二年十二月搭配高市府多項大型跨年活動,創造日均運量十七.九萬人次,帳面盈餘六百萬元。
不料,去年增加電費一.三億元,佔原本每年四億元電費的三分之一,讓經營團隊大喊吃不消。
高捷公關處長賀心表示,台電連番調漲讓鐵道事業「大失血」,光是美麗島站一年電費就要六千萬元,該公司透過管道向經濟部、交通部溝通陳情,但都被打回票,台電連一點折扣也不願意退讓,聽聞高鐵、台鐵也是面臨同樣的壓力。
沉重電費支出也讓高捷設定的轉虧為盈目標時程延後,以高雄氣溫加上高捷站體設計,每年不開冷氣算算大概不到四個月,七至十月份冷氣設施幾乎要全面開啟,不然客服中心就會接到旅客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