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騎機車過圓環,等好久!仁愛、景福門和民生三個圓環是台北市僅存的大型圓環,不過,許多機車騎士反映,圓環車流量大,左轉彎到另一邊的車道時,有時會因為塞車而停等三個紅綠燈,在圓環上等三分多鐘,實在難受。
機車族:耗三分鐘 大車搶道
台北市近年逐漸拆除和改建各處圓環,僅存仁愛等三個大型圓環;不過,這三處圓環的車流量都相當大,以仁愛圓環為例,上班日的上、下午尖峰時段,一小時內車流量都可達八千三百多輛車次,公車、汽車和機車幾乎塞滿車道。機車騎士常抱怨,有時遇上塞車,左轉彎甚至得等三個紅綠燈、耗時約三分多鐘,相當折騰人。
三處圓環的快、慢車道設計也不一樣,仁愛、景福門圓環都是快、慢車道分流,機車在外環道,內環道專供汽車行駛,但常有汽車駕駛「搶佔」外環的慢車道,讓原本就已很壅塞的外環道更顯擁擠。
台北市交通管制工程處表示,圓環的紅綠燈號誌時相、等候秒數控制都經過計算,機車左轉彎雖然會經過三個紅綠燈,但最多只會停等兩處,類似一般路口的兩段式左轉;因塞車、尖峰時段而必須等三個紅綠燈,是相當少見的情形。
交工處也指出,仁愛、景福門圓環的快、慢車道分流設計已相當久遠,因這兩處圓環占地大、車輛又多,必須分流才能維持行車安全;至於民生圓環因車流量不算大、占地較小,快慢車道可合併,僅在內側車道劃設機車禁行標誌。
中華民國機車黨發起人董建一說,台北市圓環的設計一市兩制,車流量多的圓環如仁愛、景福門快慢車道分流,車流稍少的圓環如民生、公館圓環卻又合併或必須兩段式轉彎,且沒有顯眼或明確的指示、標示,很容易讓不熟路況或剛上路的駕駛搞混,甚至出車禍。
交工處:檢討標示 歡迎建議
交工處人員說,會加強尖峰時段的紅綠燈時相、秒數控制,並檢討路口的指示牌面和標示,盡量讓駕駛易懂,民眾若有疑慮或安全上的建議,可打市民熱線1999反映。